重力铸造是指金属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铸型的工艺,也称重力浇铸。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熔融金属的自重完成模具填充,无需外加压力。那么,下面
重力铸造厂小编讲一下重力铸造生产过程中,铸件表面粗糙是常见问题,主要由模具、工艺、材料及操作等因素导致。以下是具体原因及改善措施:

一、模具相关因素
模具表面质量差
原因:模具型腔表面粗糙、有划痕或未抛光,导致铸件表面复制模具纹理。
改善:
模具型腔需精细抛光至镜面效果(Ra≤0.8μm)。
定期检查模具磨损,及时修复或更换。
使用高精度数控加工模具,减少手工打磨痕迹。
模具温度控制不当
原因:模具温度过低,金属液冷却过快,表面收缩不均;温度过高,金属液粘度降低,易粘附模具。
改善:
通过模温机精确控制模具温度(如铝合金铸件模具温度建议200-300℃)。
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,确保温度均匀性。
模具排气不畅
原因:型腔内气体无法排出,金属液流动受阻,形成气孔或表面褶皱。
改善:
在模具型腔设置排气槽或排气孔(深度0.1-0.3mm)。
使用透气性好的涂料(如石墨基涂料)辅助排气。
二、工艺参数因素
浇注温度过高或过低
原因:温度过高导致金属液氧化严重,表面形成氧化皮;温度过低则流动性差,填充不完整。
改善:
根据材料特性设定合理浇注温度(如铝合金680-720℃,蘑菇视频APP免费下载安装1350-1450℃)。
使用测温枪实时监测金属液温度。
浇注速度不当
原因:速度过快易卷入气体,形成气孔;速度过慢则金属液冷却,导致填充不足。
改善:
通过浇口设计控制流速(如使用阻流浇口)。
优化浇注系统(直浇道、横浇道、内浇道比例),减少紊流。
凝固时间不足
原因:铸件未完全凝固即开模,导致表面拉伤或变形。
改善:
根据铸件壁厚设定足够冷却时间(如薄壁件冷却时间≥2分钟)。
使用冷却介质(如水冷或风冷)加速凝固。
三、材料因素
金属液纯净度低
原因:金属液中含氧化渣、夹杂物,导致表面缺陷。
改善:
熔炼时使用除气剂(如六氯乙烷)和过滤网去除杂质。
定期清理熔炉,避免杂质积累。
材料流动性差
原因:高碳钢、高合金钢等材料流动性低,难以填充复杂型腔。
改善:
优先选择流动性好的材料(如铝合金、锌合金)。
对低流动性材料,可适当提高浇注温度或添加流动助剂。
四、操作与后处理因素
取件方式不当
原因:强制开模或取件工具划伤表面。
改善:
使用顶出机构均匀施力,避免局部应力集中。
取件时佩戴防护手套,使用软质工具(如硅胶铲)。
后处理不足
原因:未进行打磨、抛光或喷砂处理,表面残留毛刺、飞边。
改善:
对铸件进行机械加工(如铣削、磨削)或化学处理(如酸洗)。
根据需求选择表面涂层(如喷漆、电镀)提升光洁度。